手排車的比例, 印象中...
歐洲80%~90%
美國50%上下(看甚麼州)
日本25%以下
台灣5%~10%
為甚麼會這樣? 我感覺最根本的東西還是"用車歷史與文化"
越是用車歷史悠久的國度, 對於"開車"這件事的概念與情感, 跟歷史淺的國度是差很多的
歐洲人認為driving是一種pleasure, 台灣人認為開車是一種點到點之間的移動手段
歐洲人認為開起來有樂趣的車是好車, 台灣人認為坐起來舒服安全的車是好車
一邊是"車是拿來開的", 一邊是"車是拿來坐的"
所以歐洲人說起自排車"AUTO", 總多少帶有點奇怪與輕蔑的口氣和眼神 "是安怎? 你老兄有殘疾?"
就連我在英國唸書時跟希臘女同學聊到開車, 她們都異口同聲認為自排車"is a toy, not a car!"
所以台灣人買車基本上毫不思考地就選擇自排了, 因為與車的互動, 開車的樂趣, 是無關緊要的事...
至少相對於便利性而言, 也就是說, 車對大多數的台灣人來說, 真的只屬於一種"點到點之間移動手段的工具"而已...
我只能說少了直接讓你隨心所欲操控引擎轉速的手排, 駕駛對於車的駕馭與溝通就少了一大半,
即便是已經很先進的自手排(手自排就不提了), 開起來仍舊是像打電玩一樣, 駕駛跟引擎之間隔了一層紗, 好像穿著襪子在搔癢, 還是沒法爽到徹底
即便是在市區走走停停, 光是半離合, 輕含油門, 1檔2檔之間來回遊走, 這些看似煩人的小動作,
其實都是駕駛與車之間雙方親密的互動, 而且開手排車不用一個月, 這些動作基本上都是反射動作,
不吃力, 甚至不覺得感到困擾...
歐洲都會區也是經常塞車, 但未曾聽他們說過會因為怕塞車而拒絕手排, 因為對他們來說: "開手排車才是開車啊~~!"
正就是因為台灣的用車人大多認為"車是便利工具", 所以仍舊是"便利"凌駕於"樂趣"的考量居多
因為用車歷史較淺, 所以對車的"情感"植入不深,
歐洲車強調操控,性能,駕駛樂趣, 台灣賣車卻強調配備,舒適
所以車對人的意義, 差距很大
不是說開自排車就不懂得開車, 差別只在於對"開車"這件事在心理層面的意義, 社會環境所植入的影響還是不同的
熱門延伸閱讀: 自手排與純手排的分野
文 / Hank (歡迎按讚Hank汽車部落格關注更多資訊)
## 如果您喜愛Hank的文章, 歡迎按讚分享並點一下廣告支持喔~! THX! ##👇👇👇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