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環保不是公益是一門盈利事業:點我

自從全球氣候峰會定調碳排放是全球環境殺手之後,這個「高帽子」就把所有的石化產業給扣下了無法洗脫的原罪,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石油相關產業與汽車產業,而「電動車」便搖身一變成了拯救地球的唯一「靈丹妙藥」,近年來各國無不趨之若鶩,在環保與ESG的道德招牌之下,橫掃汽車產業各個領域,其中兩大國家對電動車產業投入最深,一個是「唱得最兇」的歐盟,以及「做得最勤」的中國。

圖片來源

難道是這兩個國家最富有拯救地球的「道德使命」?其實不然,環保愛地球也許只是忽悠韭菜的一種幌子,俗話說的好「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如果電動車產業只有環保道德光環而不能帶來龐大「利益」,那麼商人便沒有投資的動力,因此環保一直以來就是一門「生意」,只不過必須先扣上一個「道德光環」之後,才能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壓制其他產業對手,以方便快速推廣達成戰略上的目標。

圖片來源

電動車牽涉地緣戰略利益

而根據數據統計,發展電動車實力最強的四大國家,在近年來電動車銷售成長比例最快的,是中國,歐盟,美國,日本,其中又以中國與歐盟成長佔比最高,遠超過美國與日本,這其中就牽涉到很多「沒有放在檯面上」的地緣戰略思考,今天就來為大家剖析其中奧秘!

歐美日中電動車發展數據

中國歐洲皆想擺脫石油能源依賴:點我

為何中國與歐洲都想擺脫油車而發展電動車,其實從地緣戰略上思考便不難理解,因為中國與歐洲都是長期依賴能源輸入的區域大國,但從這次俄烏戰爭的能源危機便可得知,石油依賴度過高對於國家戰略安全來說是一個相當致命的影響。

因此發展電動車體系,可以透過不同的電力來源,大幅度降低對於進口石油的依賴,而改用其他替代性能源(例如:核能,綠能等),便可以大幅度提高能源自給率或能源穩定供給率,這基本上根本與「環保」無關,完全是國家戰略利益的考量。

圖片來源

中歐皆想擺脫石油美元獨霸控制局面

此外,由於全球美元的流通當初是以「石油美元」作為錨定基礎,因此若能透過發展電動車體系大幅度降低對石油的依賴,便能進一步削弱「油元」的地位,中歐便能夠盡早擺脫美元獨霸的局面,因此在貨幣戰爭這方面,中歐雙方有著共同合作的戰略目的。

圖片來源

專利技術累積後期獲利甚豐

此外,中歐早期積極搶進電動車產業體系,可以大量獲得專利壟斷優勢,可以在未來獲得極為龐大的商業壟斷利益。

而中國更有基礎建設的優勢,可以在大型電動車能源部署與輸送方面獲得獨特優勢地位,這對於「後石油」時代的全球經濟與能源秩序重塑來說,可說是奠定了搶佔話語權的基礎。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政府這十幾年來傾國家之力大力發展電動車體系的原因在此,其著眼的是長遠的戰略利益。

圖片來源

台灣發展電動車需先搞定發電來源:點我

而相對於中國和歐洲有強大的綠能與核能產業,台灣如果要發展電動車產業則要先解決電力來源(無核家園死局?)與能源依賴度(過度依賴天然氣)的問題,畢竟,國際戰略還是以利益優先,環保只不過是爭奪利益時可以使用的一種「話術」而已,要不您看?俄烏戰爭一開打,還有人在談「節能減碳」,「環保救地球」嗎?在國家生存發展的利益之前,其他的理想其實都只是海市蜃樓而已!

圖片來源

反核與擁護電動車其實是矛盾假議題

因此,如果發展電動車是為了環保,那麼勢必將會與「反核」進行衝突,因為綠能的昂貴與發電不穩定性,注定只能作為「輔助」電力來源,而核能是搭配電動車體系最理想的電力來源,台灣既要「發展電動車」,又要「減碳環保」,又要「無核家園」,勢必將在這三者當中捨棄其中至少一個,才有可能實現另外兩個目標,否則就是天方夜譚,或者期待著「奇蹟發生」!

也就是說,要電動車又要減碳,那一定要發展核能。要電動車又要反核,那只能狂燒石化燃料增碳,要不然,就要放棄電動車發展路線,繼續用油車或油電車,降低交通工具對於電力系統的負擔比例,等待更新更乾淨的能源技術突破的那一天到來,總之,沒有「包贏全拿」的好康事,這是政府與全民都應該理性面對與妥協的國家發展難題。

圖片來源

續讀: 無核家園下台階?核能在歐洲恐將變「永續綠能」將改變環保ESG政策走向!

馬上註冊帳號參加討論!

Hank部落格文章大全集索引: 點此查詢

文 / Hank汽車部落格
延伸閱讀:
1. 能源過度集中將成國安危機,基載電力來源應多元化方為正途!(燃煤, 天然氣, 核能, 非核家園, 以核養綠)
2.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和大重置( The Great Reset, Davos, WEF, NWO)
3. 台灣區間測速與中國封城清零都是同一種專制思維產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nk汽車部落格 的頭像
    Hank汽車部落格

    Hank汽車部落格

    Hank汽車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