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藍綠惡鬥如何解,上集Hank談到,解藥在國民黨新生代的手上,而我也親自到立法院向國民黨新生代政治明星獻策,提出一個「新國民黨」轉型的策略。
扭轉頹勢首先要翻轉棋局
首先,我提出的第一個觀點,就是目前的藍綠已經陷入統獨對決的泥淖,這個戰場對藍營是極為不利的,因為,依照美中對抗的大格局來看,台灣的統派市場會逐年流失,而獨派市場則會穩定提升,如果藍營被對手定位為「統派」政黨,則將陷入一個長期的「戰略陷阱」之中無法翻身,反而平白無故折損你們這些年輕優秀的新生代國民黨精英的政治前途。
那麼如何扭轉頹勢呢?Hank我提出了一個「維度」的概念(關於維度,請參考我的文章 https://bit.ly/3yLhypp ),統獨對決只是線性的一維軸線,若藍綠在此戰場對決,則必敗無疑,要求生路,只有「翻轉棋局」。
正常國家的政治議題,均應屬於政治路線的「左右」議題,在左派激進進步主義與右派保守傳統價值相互激盪與制衡中,找尋適合國家發展的道路,而台灣的政黨長年在「右派市場」中缺席,致使右派選民長久以來沒有一個政黨為其「發聲代言」,這是政黨政治中的一個畸形發展,而造成這種不合理現象的主因,就是台灣的政黨政治被另一個「假議題」所霸屏,那便是「統獨問題」。
而其實在台灣市場中,傳統保守價值的選民仍舊佔大多數,但他們的聲音都被消音,因此右派選民其實相當的鬱悶,國民黨若想翻轉頹勢,只有率先佔領這塊無人競爭的「政治淨土」,成為台灣右派選民的代言人,才有重生的機會。
將一維戰場升級為二維戰場
說到翻轉戰場,我提了當年日本侵華的範例,依照中原的地勢,歷史上所有的外族入侵,都是由北往南打,這是先天的地形地勢造成的優勢,因此,當年國民黨孤注一擲打淞滬會戰,就是要把日軍的侵略路線,從北往南,調轉成從東往西,這樣才能進行步步撤退大後方,實現「以空間換取時間」的大戰略。
同理,國民黨現在也不應該繼續在統獨泥淖上繼續混戰,應該趕快抽身離開統獨的枷鎖,翻轉戰場棋局,將政黨政治調整為正常化的「左右之爭」,否則「統派」的標籤一直被民進黨牢牢貼上,這「中共同路人」的污名化不除,台灣人永遠無法完全信任國民黨,更別提支持國民黨的右派政策了。
因此,我將台灣的政黨版圖,依照二維軸線,切割為由「統獨」與「左右」相互交會的「九宮格」版圖,而其中,藍營必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黨」,正式與黨內「紅統」派分裂,徹底撕下「統派」的標籤,恢復正統的反共右派「正藍旗」,一口氣跨過「統獨」的楚河漢界,正式在本土市場(中華民國派與台灣獨立派)中,與民進黨短兵相接,搶奪本土右派的地盤,至於統派市場,就讓他們自己組黨或新黨化,接受逐漸萎縮直到被潮流淘汰的命運即可。
為此,我做了一系列的數據分析與假設如下:
九宮格構成前提假設
1)統獨光譜:統派(和平統一)20%,中華民國派(維持現狀)60%,台獨派(獨立建國)20%
2)左右光譜:左派(進步主義)30%,中間(溫和自由)30%,右派(保守傳統)40%
由這兩組軸線畫出來的九宮格,以及各自板塊的選票比率如下。(表1)
(表2)對比測試1:2020總統大選
拿2020總統大選結果來對比,在香港反送中運動下,原本屬於淺藍的中間選民(#5區塊)被嚇跑,改投綠,造成了綠營總統候選人得票數被大幅度衝高,按照九宮格數據,綠營得票56%約809萬票,與實際817萬票接近吻合。
其中(#5)就是Hank這類原本淺藍但陣前倒戈的中性選民。而(#6)的保守右派淺藍,則是所謂的傳統保守長輩群組,雖然對統獨有疑慮,但由於更反對左派政策,所以依舊支持藍營。
(表2b)對比測試2:2018縣市長大選
由於2016蔡英文當選之後,立刻開始一連串「左傾」政策,造成右派選民反感,以及中間選民的疑慮,導致藍營在2018大選重新佔領(#5區塊)的中間選民選票,綠營慘敗,得票率僅剩38%,也於實際情況接近吻合。
其中藍軍(#5)翻盤是關鍵,另外綠營在(#9)本土右派中也流失一些支持度,才會有2019黨內倒戈力挺賴清德的事件出現。
(表3)模擬1:國民黨清黨一分為二
若國民黨正式「清黨」,將紅統派割離自組政黨或新黨化,則「正藍」國民黨就可以放下累贅包袱,直接快步渡江攻佔(#5)與(#6)的領地,這兩塊地總和有42%的得票率,這將迫使民進黨無法再利用「統獨」空砲彈攻擊「正藍」的國民黨,而被迫與國民黨短兵相接,進入「左右大戰」的局面,同時由於國民黨豎起右派大旗,也將震懾到本土右派(#9)的市場,造成綠營基本盤的鬆動。
此時,三分天下的結果是:藍(42%),綠(38%),紅(20%),國民黨有機會勝出。
(表4)模擬2:國民黨右派本土化
這是國民黨最佳的選項,雖然檯面上的人物仍需要磨練,那就是國民黨重新定位為「本土化」右派政黨,則可囊括(#5)(#6)(#8)(#9)四大地盤共56%的市場,搶食綠營在右派的大票倉,迫使綠營縮小成為單純主張左派進步主義的政黨,國民黨將很有機會重返「一黨獨大」的光輝局勢。
而國民黨其實曾經享受過這樣美好的時光,那就是李登輝時代的國民黨,一個曾經右派反共的國民黨,一個曾經代表台灣主流民意的國民黨。
(表5)模擬3:2025後統獨消長越加明顯
這是如果國民黨不經營「本土台派」之後需要面臨的危機,那就是在年輕世代「天然獨」的趨勢下,統2華6台2的比例將改變為統1華6台3,屆時光靠高舉「中華民國派」的大旗,也不足以抵抗獨立趨勢的市場潮流,屆時民進黨依舊在掌握台獨大旗的優勢之下,成為多數派政黨(48%),壓制國民黨(42%)的發展。此趨勢發生在2025之後。
(表6)模擬4:2030後年輕族群左傾台獨化
另一個國民黨的威脅,就是年輕族群不但有「天然獨」的趨勢,更在教育體系長期洗腦的環境下,天然有「左傾」的趨勢,那麼佔據「左」與「獨」兩大神主牌的綠營,在長年的戰略佈局之下,終將佔據市場最大的份額,成為長期一黨獨大的局面(54% vs 36%)。此趨勢發生在2030之後。
(表7)模擬5:國民黨本土化對決
因此國民黨若不希望被邊緣化,只有進行「本土化」,跳脫「中華民國派」的舒適圈,開始長期經營「福爾摩沙右派」的市場,才是未來維持市場競爭力的長久戰略。如此一來,則有可能與左派綠營進行勢均力敵的持久戰(各45%對峙)。
至於統派市場,會萎縮,但只要台商仍舊在大陸,這個族群就不會消失,讓他們成為10-15%左右的第三勢力小黨,依據議題需要做一些策略合作即可。
承擔吧國民黨新生代
上述的戰略規劃,最重要的第一步,也是最需要政治膽識與勇氣的,就是「清黨」,要徹底斬除黨內元老的餘威與統派之間的利益糾葛,實屬不易,尤其是國民黨組織結構過於龐大,運作費用成本過高,在自身政黨光環吸引力不足以吸收選民小額捐款的前提之下,勢必要依賴台商大戶的政治獻金來「維生」,但拿人手短的後果,就是更加脫離不了「紅統派」的勢力左右。
因此,清黨其實還包括了「瘦身」,這勢必會動到基層黨員的既得利益。 因此,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這句話雖然是綠營選民的「鬥爭語言」,但其實當你分析清楚局勢之後,這其實對於藍營選民,對於台灣,對於國民黨自己來說,現在這個「腐朽」的國民黨趕快倒一倒,才有浴火重生的機會,台灣也才能獲得「正常政治」發展的機會,對於長期的台灣總體利益來說,現在這個「沒救」的國民黨倒了,讓新生的國民黨重生,台灣真的才有「好起來」的機會啊...!
國民黨內新生代的有識之士們,你們是否已經做好了承擔歷史責任的覺悟?為台灣未來發展的福祉,實現你們當初從政那份為國為民的初衷了呢? 全台灣人未來幸福的鑰匙,其實就繫在你們的身上,我們全台灣人都正在看著你們的下一步呢!請鼓起勇氣,加油吧!
閱讀前篇: 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藍綠惡鬥難題的終極解答 - 台灣需要反共右派的政黨回歸(1/2)
文 / Hank (歡迎按讚Hank汽車部落格關注更多資訊)
延伸閱讀:
1. 【社評】少子化是假議題?真心想解決就要拿牛肉而不是口水!
2. 【反區間測速1】為什麼我們應該要反對區間測速?(電子監控, 行動自由, 違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