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於H&R的race級彈簧實在太硬, 車頭夠重所以前彈簧還算壓得住, 但掀背車車尾過輕, 而且沒有四門房車那長屁股的"質量槓桿"來壓後彈簧, 所以後軸簡直是過硬的後彈簧獨霸的局面, 造成了經過爛路車尾彈跳癲頗的現象十分嚴重, 本以為把後軸的koni sport筒身的阻尼調軟便可解決了, 看來也是駝鳥心態~~
今天去把後面的koni sport rebound調軟了, 結果是後輪路感有稍微模糊一些, 過橋接縫的感覺比較間接一點, 但經過不平爛路以及高速不平整路面仍舊是癲, 而且可以感受到避震器更抓不住頑固的後彈簧, 使得高頻震動更加嚴重, 導致今天身懷六甲的女王在後座突然發飆, 說再不改善立刻換車~!!

看來跟之前推測的一樣, 問題還是在於過硬的後彈簧強度遠大於車尾的質量(前驅掀背車通病), 所以不是避震器抓不住彈簧, 而是過輕的車尾根本壓不住彈簧, 造成彈簧擺動振幅不大卻頻率很高的現象, 目前能夠解決的方式只有兩種:
1. 改回磅數較低的原廠彈簧
2. 在後車廂放50公斤的鉛塊...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若是單獨後輪換回原廠彈簧, 則必須處理以下問題:
問題1. 車高前低後高的設定: 在入彎過程會加劇煞車後輪鎖死以及入彎後輪甩尾的現象
問題2. 彈簧前硬後軟的設定: 除了入彎over-steer外, 出彎也會因為重心往後轉移而造成under-steer
處理方式:
針對問題1. 加強後輪rebound, 讓車尾上揚阻力增強, 減低入彎甩尾傾向
針對問題2. 加強前輪rebound, 讓車頭上揚阻力增強, 減低出彎推頭傾向

因此, 希望透過:
1. 後彈簧單獨改回原廠彈簧高度, 一方面改善後輪彈跳, 二方面維持前輪硬彈簧設定來抑制車頭動態
2. 加強前後輪rebound, 改善入彎車尾上揚與出彎車頭上揚的傾向
來解決改善爛路避震舒適性以及降低操控性能的犧牲程度, 看看是否能夠取一個折衷的妥協辦法~~
還望高手不吝指教!

看來跟之前推測的一樣, 問題還是在於過硬的後彈簧強度遠大於車尾的質量(前驅掀背車通病), 所以不是避震器抓不住彈簧, 而是過輕的車尾根本壓不住彈簧, 造成彈簧擺動振幅不大卻頻率很高的現象, 目前能夠解決的方式只有兩種:
1. 改回磅數較低的原廠彈簧
2. 在後車廂放50公斤的鉛塊...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若是單獨後輪換回原廠彈簧, 則必須處理以下問題:
問題1. 車高前低後高的設定: 在入彎過程會加劇煞車後輪鎖死以及入彎後輪甩尾的現象
問題2. 彈簧前硬後軟的設定: 除了入彎over-steer外, 出彎也會因為重心往後轉移而造成under-steer
處理方式:
針對問題1. 加強後輪rebound, 讓車尾上揚阻力增強, 減低入彎甩尾傾向
針對問題2. 加強前輪rebound, 讓車頭上揚阻力增強, 減低出彎推頭傾向

因此, 希望透過:
1. 後彈簧單獨改回原廠彈簧高度, 一方面改善後輪彈跳, 二方面維持前輪硬彈簧設定來抑制車頭動態
2. 加強前後輪rebound, 改善入彎車尾上揚與出彎車頭上揚的傾向
來解決改善爛路避震舒適性以及降低操控性能的犧牲程度, 看看是否能夠取一個折衷的妥協辦法~~
還望高手不吝指教!
~~~~~~ 點此按讚加入Hank FB粉絲團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