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次Hank睽違半年後再戰麗寶,由於使用的是半年前跑過隨機拆下來的半熱融胎Bridgestone RE-12D,胎皮磨剩一半不說,在倉庫裡放了半年可能膠質也會略微退化,因此若要在這次挑戰新單圈,彎速上絕對是佔不到優勢,因此這次只好從加速與尾速上著手。
而尾速的提升,除了性能加強之外,另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煞車要夠力,而且撐得住賽道高熱的考驗,為此,Hank特地拜訪了之前在大鵬灣比賽時曾經使用過Dixcel R Type 與 Z Type來令片的Dixcel台灣總代理 - 延宗車業的豪哥,諮詢一下在賽道上突破單圈的撇步。(大鵬灣煞車提升全記錄請點我)
我原本想要嘗試耐高溫達900度的R Type,但豪哥表示,如果是MX-5這樣的小車,而且只是刷單圈用途的話,以半競技/道路用途的Z Type較為合適,我想想,Z Type已經有850度超高溫的耐用度,比之前刷圈所使用的Project mu的HC+ 800度還高,應該也是挺夠用的了,因此就預訂了一套Z type來令片。
至於煞車油的部分,之前使用過的Project mu G-four 335也已經撐了很久該換了,原本是要問Dixcel的Racing 328煞車油,但此時豪哥嘴角微微上揚,特地從倉庫拿出兩瓶金光閃閃的煞車油,細眼一看,叫做DUR賽車級煞車油,我詳細端倪了一會,卻找不到這煞車油的規格算是DOT 4還是5.1的,後來發現它直接寫“規格外”,我此時背後一寒,問豪哥說這油是不是腐蝕性很強...?
豪哥說放心,這油的pH值是7.2,算中性的,踩踏力道很撐得住,而且非常穩定,推薦我試試看,我心想有這種暗黑好料當然不能錯過,於是煞車油就改用Dixcel DUR賽車級煞車油了。
換油過程其實相當要求仔細,一定要把四輪的煞車油管內的油都排乾淨,避免氣泡殘留,影響了後續踩踏感與高溫耐久性。
剛換好後上山測試,感覺踩下煞車踏板時的腳感的確很線性,也很紮實,Dixcel Z Type來令片與之前用過的HC+不同的地方在於,HC+會有一種逐漸吸住碟盤的咬合感,而Z Type就屬於比較中規中矩踏實感,我想這可能跟兩者的摩擦係數有關,當然,摩擦係數越高的越利,但也比較會咬盤,Z Type的咬合力屬於踏實而線性的類型,在激烈操駕之下更易於駕駛掌握。(但後來上賽道才發現,是Dixcel到了工作高溫之後反而更利)
後來到麗寶刷單圈時,最考驗煞車的兩個彎道就是T1與T11,兩次的高速重煞都特別考驗煞車耐溫度,而此時Z type的850度超高溫就展現出它的強項了,果然,一整天操駕下來,煞車踏感完全沒有衰退或軟化的跡象,因此Hank在刷圈的時候,後來逐漸將煞車點往後延遲,到了最後一刻才開始極限煞車!
果然,在一次突破了170公里的高速下重踩煞車,竟然還是讓我順利地在合理的彎速下尻進了apex點,在重踩煞車的過程中,我都可以感受到強大的制動力讓半熱融胎開始有點瀕臨極限,而發出低沉的滾動摩擦聲!
而這個號稱賽車級的DUR煞車油確實很猛,無論怎麼踩,踏感相當穩定而耐用,看來Dixcel專為嚴酷的賽車條件所開發的好料確實很不一樣!
整體來說,Hank的MX5體驗過Endless MX72+搭配Endless RF650,也體驗過Project mu HC+搭配同廠的G-four 335,這次又體驗了Dixcel Z Type搭配同廠DUR煞車油,這三大日系品牌真的是各有千秋,Endless耐用但偏道路用途一些,Project mu犀利但咬盤且粉塵多,而Dixcel則更適合賽道用途的考驗,下面這個比較表可以讓各位車友參考看看喔~!
圖 / Dixcel 延宗車業, Le-W.J. Photography 方箱技攝影
文 / Hank (歡迎按讚Hank汽車部落格關注更多資訊)
延伸閱讀:
1. MX-5 煞車來令片試用心得分享(Autoexe, Endless MX72+, PMU HC+)
3. 台灣大賽車TSF耐久賽煞車升級心得分享 (DIXCEL, END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