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全新的麗寶賽車場開幕,Hank也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兩天賽道日跑下來的一些心得。今天這一篇先來談談,將來麗寶要辦賽車活動的時候,除了單圈如何開快之外,最重要的問題是,麗寶超車點在哪裡?怎麼超?
光看賽道圖,我們大概可以猜測幾條直線加速底的彎角都是潛在的超車點,例如兩個大直線底T1,T11,以及上坡的T17,然而實際下場跑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還有幾個隱藏超車點,在合適的時機點出現的時候,也可以出現精彩的攻防畫面,例如T4,T15,以及T20。現在就讓我們來模擬一個情境(兩車前後十分接近,已進入攻擊鎖定範圍內,且後車攻方在速度或煞車性能上略佔優勢,有機會發動有效進攻的階段),針對上述彎角一一解析這幾個處可能的攻防情境吧!
特別銘謝:S2000,4C,M2同場演出
T1:帶煞入彎時機點的抉擇
T1從最高速重煞車之後右轉由於會立刻銜接T2與隨後的小直線,因此太早入彎(early apex)會面臨出彎路線不利於加速的窘境,因此T1沒處理好,會影響到T2-T3的速度,也許在T3會被後車咬住,然後到T4被迫選擇防守路線,結果損失之後加速的優勢(基本上都算連續技了)。因此別小看T1,它會影響到後續一連串攻防的優勢劣勢的轉換,因此T1沒處理好的話,餘波影響要幾個彎之後才能消除。
如果你是守方:要提防後車利用延遲煞車卡內線,如果後車已經在大直線進入車尾攻擊範圍內,則適當地靠近中線讓後車放棄在T1發動攻擊,或者直接守住內線先爭取安全過渡T1,然後在T3-T4一直在劣勢加速中採取防守路線慢慢化解也是辦法。
如果你是攻方:如果你有速度優勢,提早進入內線並排位置逼迫守方放棄T1並排入彎的意圖。如果無法並排但已貼住車尾,則可選擇early apex路線直插彎心點重煞到底,破壞守方入彎節奏與路線,但這招的風險很高,成功的timing拿捏很短暫,可能與堅守陣地的守方發生硬碰,或者自己煞車點拿捏太晚而衝出跑道,因此沒有絕對把握,不一定要硬拼,反而可以做假動作佯攻,迫使守方改採防守路線,導致其進彎節奏錯亂,錯過煞車點與apex點,創造隨後T2-T4之間重新發動攻擊的機會。
T4:拼入彎還是拼出彎?(隱藏超車點)
接著上面的情境,防守方若到此被鎖定進入攻擊範圍,則他要面臨守住這個彎還是爭取之後直線加速的兩難抉擇。由於T4較理想的路線是late apex,適合隨後的直線加速(本解說情境不含T6-T7,因此T4之後就是一條長直線),因此入彎略靠中線會最適合找到最佳出彎點補油出彎。
如果你是守方:如果研判攻方尚未進入鎖定範圍無法插內線並排,則可無視攻方,採取最佳加速出彎路線即可。如果攻防具備足夠速度差可能發動內線進攻,則提早關門讓攻方放棄T4進攻改採late apex在大直線重新發動攻擊,但風險是自己的出彎速度會被犧牲,到下個直線底前極可能再度進入被攻擊的窘境。
如果你是攻方:一般人為了讓T4獲取較佳路線,T3出彎後都會立刻往左拉去佔據較好的入彎點,然後開始收油減速入彎,如果攻方距離與速度優勢足以發動進攻,可考慮T3出彎一路全油門往外放,在守方開始收油的階段,攻方多爭取半秒全油門的時間在入彎階段進入內線並排的位置。但這種攻擊機會出現的機率很低,多半是守方車輛狀態不佳或者車手經驗不足判斷大意才有可能出現開大門的機會,要不然T4要防守實在是很容易。較務實的做法依舊是佯攻內線逼迫守方犯錯或喪失出彎優勢,爭取在下一條大直線進入並排位置,成功機率較高。
T11:尾速與煞車點的PK
麗寶兩個大直線底都很吃煞車,因為兩個都從最高速衝下坡,而T11比T1吃重的緣故是,T11彎很死,彎速更低,因此煞車過程較長,更利於攻方發動延遲煞車卡內線的攻擊。
如果你是守方:由於T11一旦失守,基本上後面的連續窄彎都不會再有含扣(反攻)的機會,因此不計一切代價死守內線算是值得的,只有讓攻方放棄內線進攻的意圖,採取外線並排,你才有機會穩住陣腳應付後面連續彎的攻勢。
如果你是攻方:如果守方依舊走外線入彎無作為,你可以插內線延遲煞車完成進攻,但如果守方防守內線,則你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在外線用較晚的煞車爬頭或並排入彎(因為內線煞車要更早),一個是佯攻更內線讓守方面臨硬關門互撞的抉擇或發生煞車失誤的困擾,一旦守方節奏被打亂,則在隨後的幾個連續彎會一路錯過最佳路線疲於應付,雖不至於產生超車機會,但可迫使其過度使用輪胎與煞車,產生過多損耗,而有利於隨後T15-T17之間的超車機會。(也是連續技)
T15:殺他個措手不及(隱藏超車點)
一般T15沒有人認為會是個好超車點,因為減速時間不多,馬上要接T16,然而,T16後面接一條直線,所以為了顧全T16的出彎,必須T15要盡量靠右,走外內內(中),這樣T16才能抓到late apex提早補油出彎的機會。
如果你是守方:後車如果貼車尾,則要放棄原本外內內的路線,走中內中的半調子保守路線,讓後車攻方無法卡到任何並排的機會,只好跟著入彎,瓦解其攻勢。但風險是T16出彎最佳補油時機點會錯過,導致T17有可能被並排的機會。
如果你是攻方:若前車不理你繼續走外線入彎,你可突然變線全油門直插彎心射進去並排,但這樣會造成你T16的路線變得很差(內內外),有可能守方會在T17反攻。而且,若兩車沒有明顯實力差距,可能在T15-16過程中有並排碰撞的可能性。T15之所以叫做隱藏超車點,是因為這條件僅適用於守方實力或經驗較差的狀況,才有可能殺他個措手不及。否則,一樣只能靠假動作佯攻,迫使守方T16節奏打亂,營造T17超車的機會。
T17:開大門就超吧!
由於T17-T18是上坡彎,因此前輪抓地力會偏弱,很多車在這裡如果沒有做足重量轉移,可能會有外拋的風險,因此錯過煞車點基本上就是往外推出去了。
如果你是防守方,要盡量避免被攻方卡內線,卡到基本上就輸了,因為你硬關門也是輸,外線的煞車比內線煞車還吃虧,因為你要在上坡彎繞大圓,除非你後續加速不打滑能夠維持動能一直撐到後面的T20再度卡住內線,否則T17失守基本上就很難反攻了。
如果你是攻方:守方一般都是T16犯錯導致出彎路線不優,初始加速較晚的緣故,因此守方T16出彎大多都會往外拋,來不及回防卡內線。故攻方應在T16就準備攻擊態勢,late apex提早補油出彎,爭取在一出彎就進入內線並排優勢位置,只要進入並排或者部分並排,則防守方只能選擇外線入彎,進而失守,攻方只需要專注自己內線的入彎煞車即可,因為上坡右彎攻方走內線小圓不必繞遠路,此時只要注意補油出彎的時候油門不要過度打滑即可,一旦確認已完整超越守方,可於出彎時立刻佔據左方路線爭取更大圓弧加速出彎以避免輪胎空轉,並且可順勢防守對方可能的反攻。
T20:假進攻真佈局(隱藏超車點)
T20嚴格來說很難超車,除非守方失誤或者經驗不足,才有可能開大門歡迎你來插My縫,然而T20的成敗會對隨後幾個低速連續彎產生漣漪效應,最終可能導致大直線的超車機會。
如果你是守方:面對後車的壓迫強攻,心理戰是關鍵,基本上T20守住路線進彎,後車很難產生實質的威嚇效果,只要確保隨後每個彎都是內線滴水不漏,一般超不了車,關鍵是T23路線的選擇,盡可能在不被後車插內線的情況下走late apex,提早加速出彎,才能避免在大直線過早被並排。
如果你是攻方:T20-T21絕對是一個內線強壓的好地方,如果守方速度或經驗不足可能被迫外拋造成內線失守,即便勉強守住,仍有機會使其在T21-T23發生一連串的路線錯誤,最終導致T23出彎速度不足,產生大直線超車的機會。
好啦!以上就是Hank在這次麗寶試駕之後,根據每個彎角的實際操駕感受,所做的一個可能超車點之攻方模擬演練,然而,賽場上的情況千變萬化,隨時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每個地方都有可能會出現精彩的攻防畫面,但Hank建議的原則是,可佯攻,但不強攻,等候對手犯錯,比跟對手賭運氣來的重要!如果對手不犯錯,那就逼他犯錯!賽車除了比車輛性能與技術之外,更多時候是敵我心理素質的較量,當然,最後往往就是在雷霆萬鈞之中,一個千鈞一髮的決斷和guts,決定攻防的勝敗了...!
最後,讓我們來欣賞一下,Hank這次在麗寶賽車場與一輛實力相當的S2000發生的精彩攻防片段吧!影片中雖然Hank在半圈之內發動三次進攻(T8,T11,T17),但前兩次都是試探性佯攻(但已經發揮破壞守方節奏的效果),只有第三次才是實質性的進攻,剛好可以呼應上述超車點的攻防戰術分析!(特別感謝S2000車友熱情演出!)
如果你也對賽車攻防有興趣,希望透過更多的練習更深入學習了解,Hank於2014年所舉辦成立的ASRL Asia Sim Racing League 亞洲模擬賽車聯盟(請點我)是非常適合進行與真人車手線上對戰的好平台,我們有嚴謹的賽規,有明確的攻防準則與判罰標準,而且強調車輛性能統一,只比車手的技術,非常適合新手或老手一起享受賽車攻防的樂趣,ASRL在中華賽車會CTMSA的指導之下,這幾年陸續培養出年輕新秀車手轉戰實體賽車(房車賽,金卡納等),並且屢屢創造優異佳績!你只需要坐在家裡,裝上方向盤,插上PS4的網路線,就可以跟全台灣的高手甚至是海外的高手同場切磋較勁,把大部分燒錢的練車經費先省下來,只留最後出賽前車輛整備與賽道熟悉的時間與金錢即可,是培養車手非常合適的練習平台,歡迎任何有志於賽車運動的車手們,都能夠一起來切磋交流!
另外,想要到賽車場實地練車的車友們,也可以參加由tCR(Taiwan Club Racer)與Gmotor超跑俱樂部合辦的包場練車日,透過專業嚴謹的活動安排,你也可以享受方便而又有樂趣的賽道試駕體驗喔!
文 / Hank
圖 / 各大專業攝手
延伸閱讀
1. 0-100實測5.47秒!Mazda MX-5 HKS機械增壓改裝開箱實測
2. [解毒文]不是越硬越好! 乾濕地底盤輪胎改裝設定心得分享
3. [有影片]0-100加速5.X秒? Mazda MX-5 HKS機械增壓262匹馬力初體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