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輪胎升級文中Hank提到, 將來如果MX-5升級機械增壓之後, 為了因應暴漲的馬力, 因此輪胎, 底盤, 煞車, 都必須要同步升級, 而第一階段的輪胎, 已經由晴雨胎米其林PS4升級到抓地力較強的乾地熱熔胎Bridgestone RE71R. 升級之後, 果然抓地力大幅度提升, 彎速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然而, 在激烈操駕過程中, Hank就發覺, 原廠的軟嫩避震器其實支撐不住抓地力這麼強大的輪胎, 雖然彎速提升了, 但其實輪胎的潛力有一大部分還是被底盤給拖住了後腿, 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這時候, Hank就必須要開始考慮底盤升級的計畫了…!
其實MX-5原廠的底盤, 避震器的阻尼是偏軟的, 而彈簧則是既軟, 且行程特長, 因此在過彎的時候, 會產生極大的側傾, 但如果是搭配抓地力中等的一般街胎, 由於側向G值不算太大, 因此倒不至於有很不平衡的感覺, 總之就是在速度不高的情況下, 整個車滑來滑去, 有側傾, 但側傾壓下去之後, 其實還算撐得住, 因此只要駕駛能夠習慣這樣有點緩慢的重心轉移過程, 預抓一點前置量, 帶煞丟進彎, 補油滑出彎, 車尾左搖右擺地, 像在跳華爾滋一樣地有韻律地擺弄車體的慣性來過彎, 其實也是蠻有樂趣的! 重點是MX-5的彎速還不慢呢! 因此後方的對手雖然會看到前面的MX-5用那誇張到快要翻車過去的側傾在過彎, 但彎速其實是相當的驚人, 這樣很衝突的感覺, 坦白講, 頗爽的…! 這也是為什麼Hank享受了很久原廠底盤一直不想改裝的原因之一…!
然而, 樂趣的來源之一, 其實就是一個均衡性的爽度, 一旦有個東西破壞了這個均衡方程式, 那麼其他的部分就必須開始改變, 一直到整體在另一個領域再度達成平衡之後, 駕駛才會開始覺得”又爽了起來”…! RE71R的加入, 破壞了原本低抓地力輪胎加上軟避震器組合的平衡感, 輪胎超黏, 底盤超軟, 結果就是側傾超大, 大到輪胎都還沒發揮全部實力, 底盤能承受的幾何角度與應力就已經用完了, 而且原本緩慢的動態轉移過程, 已經跟不上彎速提升後縮短的秒差, 因此, 節奏感跑掉了, 腳跟不上節拍, 就好像你用華爾滋的舞步去跳倫巴舞, 怎麼跳就是跟不上節奏, 一趟山路跑下來, 速度雖然是提升了, 但感覺就是不對勁, 因為那個從”均衡感”所帶來的快感…, 竟然消失了…!
輪胎抓地力提升之後, 其實對應的彈簧支撐力就應該要同步升級, 才不會發生上述那樣的窘境, 原本Hank是有考慮用原廠彈簧加上強化防傾桿來做為配套方案, 但這樣的缺點是, 防傾桿只能強化左右車身側傾的支撐性, 卻強化不了直線煞車與加速的縱向側傾, 也就是點頭與抬頭的部分, 一樣會過軟, 這對於入彎帶煞與出彎加速的反應, 一樣會產生拖累, 二來, 更換短彈簧之後, 車身降低, 可以讓前輪的camber角度大幅增加, 這對於前輪在入彎的負荷與極限來說, 都有很大的幫助, 因此幾番評估之後, 就還是決定短彈簧和防傾桿一起更換升級了!
說到改底盤, 一般坊間有兩種方向, 一種是改短彈簧搭配強化桶身, 一種是直接改裝套裝避震器(彈簧跟桶身組在一起的), Hank這次選擇前者, 主因是Hank不想大幅度改變車輛的動態特性, 短彈簧一般只會增加30%-50%的彈簧係數, 但套裝避震器增加的彈簧係數都是100%-400%這樣的級數, 也就是說, 短彈簧是在原本的動態下”略作升級”, 並不會大幅度改變原本的車性, 而套裝避震器基本上真的就叫做”改裝”成另一台車了…!
舉例來說, MX-5原廠彈簧係數是前:27N/mm, 後:14N/mm, Hank選擇的Eibach短彈簧係數是前:33N/mm, 後18N/mm, 大約比原廠係數多個20%-30%之間, 但如果是套裝避震器, 則數值就是100%-300%的往上加了, 雖然套裝避震器有個優點是阻尼可調, 但彈簧數值是死的, 硬就是硬了, Hank以前吃過太硬彈簧的悶虧, 雖然知道硬彈簧上賽道一定會比較爽, 但其實在其餘95%通勤的時間, 你都會很後悔幹嘛改得那麼硬! 而且, 即便是山路操駕, 太硬的彈簧會讓你在坑洞或起伏路面時產生過多的彈跳以及輪胎空轉, 而且輪胎不會像飛毯一樣服貼路面, 你整路都要提高專注力, 來應付變得很神經質的底盤…!
Hank想想, 我開敞篷車就是要輕鬆享受, 搞得那麼硬, 其實就是挖坑給自己跳! XD 年輕的時候我一定會選擇可調避震器, 慢慢試車, 慢慢調車, 把阻尼調到最爽的狀態(然而也許根本也調不到! XD), 但現在沒那麼多時間搞車的事情, 很多時候, 單純一點反而比較好, 在原廠的架構下, 略作一點提升, 啥也不可調, 啥也不需要去調, 安心開車就是了…! 這就是Hank選擇短彈簧方案的理由…! XD
防傾桿的部分, Hank也是用Eibach Kit, Eibach的防傾桿就蠻硬的了, 原廠的防傾桿細得像牙籤一樣, 這支Eibach防傾桿就粗壯的很, 防傾桿粗的優點是, 它不像硬彈簧一樣會對舒適性產生太明顯的負面影響, 但過彎的時候卻可以發揮硬彈簧的支撐力道, 所以算是兼顧操控與舒適的一個理想方案!
而彈簧升級之後, 原廠軟到幾乎是”空靈”的避震器桶身也就要同步升級了, Andy幫我找到原廠MX-5 1.5版的”紅標”桶身, 據說阻尼係數是2.0原廠”綠標”桶身的好幾倍, 支撐性相當優異, 搭配Eibach短彈簧, 應該相當合拍, 果然, 沒換桶身之前, 原廠桶身真的還是抓不住短彈簧與防傾桿的摧殘, underdamping頗為明顯, 彎中二次回彈的動態其實很不優, 會讓你感覺像在開一組壞掉的避震器, 更換阻尼更強的紅標之後, 過彎側傾再度回到”一次到位”的感覺, 確實改善了不少!
這樣短彈簧+防傾桿+高阻尼桶身的配套之後, MX-5的車身動態再度與超黏的RE71R達成另一個境界的平衡, 以前原廠避震器, 你要抓前置量來丟彎與切彎, 而且所有的動作都是slow motion, 現在升級之後, 這個前置量幾乎可以減去一大半, 可以在該有的timing去做該做的動作就好, 過彎精準度提升不少, 拜熱熔胎抓地力之賜, 很多彎角的煞車點與apex都可以更優化, 大幅度地縮短了彎道裡的時間!
此外, 由於降車身之後, 前camber從原本的-1.2度大幅提升到-1.8度, 因此入彎抓地力又再度向上提升了一個級別, 原本前輪camber不足所造成的入彎under傾向, 現在又趨向中性轉向了, 在彎速控制與提早出彎的優勢來說, 確實有明顯的幫助!
但如果你要問我這樣真的已經”完美平衡”了嗎…? 我也不能跟你說絕對就”完美”了,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 那就是你也不用再去想東想西要調啥了…! XDDD 反正它是怎樣的動態, 你就去習慣它, 然後享受這種動態吧…! 就跟當初開整套原廠底盤的意思是一樣的…!
至於改完底盤之後, MX-5的速度是否變快了呢….?
Hank可以告訴你…TMD超快…! XDDD
在原廠160匹狀態下的動力表現, 只有輪胎, 底盤, 煞車(只換煞車皮)這些基本功的提升, MX-5在山道裡的表現, 已經快要不輸給Lotus的速度了, 但這裡不是說MX-5速度可以跟Lotus媲美, 而是MX-5動態太好掌握, 太好駕馭了, 因此你可以一路完全放開來發揮它全部的實力, 而 Lotus是快, 但你專注力必須維持在極高的狀態, 否則大概只能發揮7成功力而已, 這樣加加減減, 實戰下來, MX-5真的追著Lotus跑, 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喔…! (當然, 還是看人開啦!)
但如果是下賽道跑的話, 這種”街車改”的底盤功夫, 其實在賽道上還是不頂用的, 但會比原廠底盤好上非常多, 街車改主要還是在實用舒適性與山路操控性之間的一個較佳的妥協方案, 但我想以MX-5這種Roadster的定位來說, 這樣的底盤調性其實剛剛好喔…!
接下來Hank整理的改裝前後的底盤定位比照表, 以及Eibach Pro Kit短彈簧與防傾桿的參數比給大家參考一下!
你可以發現, 由於輪胎屬性的改變, Hank同時也藉由底盤定位重新做了一些調整, 來搭配熱熔胎的長處, 原本是著重濕地穩定且快的雨戰取向, 現在則改變調校, 變成以乾地抓地犀利攻彎為主的風格了, 因此, 底盤定位變化多端, 根據駕駛, 車輛, 輪胎, 用途, 目的, 策略, 都會有不同的角度設定方案, 沒有一定哪個角度才是"完美角度"的喔...!
好啦! 為了因應機械增壓改裝所帶來的動力上漲, Hank基本上已經完成了輪胎, 煞車, 底盤的提升三部曲, 也都跟各位車友一一分享心得了! 接下來下一篇, Hank就要來直接切入正題, 跟大家談談是哪個機械增壓, 讓Hank心動到一改以往"不動引擎"的改裝哲學, 而一心撩下去了...! 欲知詳情, 下回分曉, 各位車友敬請期待...!
文 / Hank (歡迎按讚Hank汽車部落格關注更多資訊)
圖 / 各大彎道攝手
延伸閱讀
1. MX-5山道對比測試性能熱熔胎Bridgestone RE71R vs Dunlop Z3
2. Mazda MX-5 LSD試駕心得分享(1 way, 1.5 way, 2 way, Torsen, 機械式)
3. MX-5 煞車來令片試用心得分享(Autoexe, Endless MX72+, PMU HC+)
文 / Hank (歡迎按讚Hank汽車部落格關注更多資訊)
## 如果您喜愛Hank的文章, 歡迎按讚分享並點一下廣告支持喔~! THX! ##👇👇👇